第114节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123090/114.html

架,毕竟她不但两天两夜没合眼,身上还中了三箭。然而身为主帅,休息时间不是给她留的。主管后勤的校尉把她拽到凉棚下休息,说此地安全且能直接看到城门,“大人可不能倒下,大人若是倒了,我们便群龙无首了!”她坐下后,还在指挥士兵们如何用砂土填塞地道、往下应该如何防御。

这一夜箭雨直到刚才才渐渐停止,而天就要亮了。崔玄寂怀疑燕军要在这里耗尽所有为攻打建康而准备的物资——这样一想,居然感到庆幸而不是焦虑。有城中居住的老者,自愿前来收集箭簇。他说自己年事已高,身患重病,横竖是个死,还不如报效国家,手里还拎着个铁锅,说自己扛着这个,不怕被箭s,he中。

她虽然准了老人的请求,转过头却去骂手下:不是说让百姓全部撤退到岸边城堡里的吗?这是怎么跑出来的?手下副将只好说,大人,我们护送他们到了地方就立刻去封堵到码头的山路了,实在无暇顾及是否有人偷偷跑回来。她听了,叹口气,对副将道歉。

从广陵城北门到江防渡口,无论走东侧西侧,都要走山路穿山而过。她在命人先去那里把小路最狭窄的必经之处用山石堵死,然后留下一批弓箭手守门以及大批浸满了油的易燃毛毡在山中。她命令这些弓箭手,往下无论听到谁的命令,都绝不支援他处,为的是一旦见到燕军过来就放火烧山。此刻她坐在凉棚下喘着气,祈祷那边不会传来坏消息,至少现在不要。让这些蠢货、野兽,先在北门吃够了苦头,再去绕行那边,这样她至少还可以拖延一日,说不定,就能等来救援。

前日朱世景就已经被押送回建康了,同船而去的只有两个羽林卫士。他们带去她一好一坏两条消息:好消息是广陵暂时处于朝廷控制下,坏消息是广陵现在只有四千一百人,物资有限,她有把握凭借这点人守城七天,到时候部队有可能减员到不足两千人。朝廷如果想救援广陵,一定要在十天之内抵达。

否则?没有否则,她想,渡江之后她就不知道江左平叛的情况,只能听天由命——哪怕朝廷最后决定放弃广陵,她也会坚持到最后一刻,消灭尽可能多的燕军。

铁门闩熔铸完毕,而箭雨又开始了。不久城墙上突然传来喊声,士兵们说,大人,大事不好,燕军在挖掘城墙的地基!崔玄寂只觉两眼一黑。

“把那些污秽都给我倒下去!”

五天后,长江江面上出现了正在快速移动的舰队。主舰的船头上,谢琰带领一群弓箭手站着。崔玄寂从建康出发的那天,她的捷报就送抵朝廷,吴郡又有六个县因为顾慷的死望风而降,现在她分兵三路去追剿逃窜的其他叛军,她自己亲自带着主力去围躲藏到自家坞堡里的顾家叛军。请示朝廷,对于顾家反贼要活得还是死的,要全部还是只要几个?凤子樟把这个消息报告了凤子桓,凤子桓御笔手书:不惜代价迅速结束战斗,一旦成功,你立刻赶去接掌建康禁卫军,渡江支援广陵。圣旨当夜抵达她手中,她亲自到坞堡门前对顾家老少宣布了这个消息,告诉对方,要么投降,要么全部死在里面,她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草料和油脂,只等烧了。

顾宿站在城楼上,对她说:“老朽就算投降,也是夷族之罪,又是何苦来哉!”

谢琰道:“你家自然是夷族了,可是那些跟着你作战的人,有许多也是不想死的,你为何不做件好事,放他们一条生路,让想走的人逃出来,也算仁义慈悲!”顾宿没有回答,当夜倒是打开大门放了许多人出来,然后将坞堡点燃,举家葬身火海。

谢琰看着那熊熊大火,将剩下的事交给副将,自己带上少量护卫立刻策马向西北方向去接掌建康禁卫军。此刻她站在船头,望见对岸也是熊熊大火,心脏收紧,担心得要命。直到近岸看清只是山林着火、城内还是一片安全,才稍稍放心一点。

一上岸她就问那江防校尉现在的情况,然后分兵三路,东西各一路去支援,自己带人奔北门去找崔玄寂。谁知道瓮城{141}大门已经同样被铁条封死,她只能爬上城楼,敲碎封上面大门的木板穿过来。正好杀入双方都已经打得没力气了的白刃战,士兵们向前收割燕军的首级如探囊取物。谢琰本人到了城墙边便直接跳下去,迅速杀开一片空地,把几乎要倒在地上的崔玄寂保护在中间。

“你终于来了。”崔玄寂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谢琰头也不回,盯着眼前的燕军,目光锐利,吓得燕军不敢上前,“是啊,我这可是第二次救你。说,用什么报答我?”

崔玄寂笑道:“咱们先把这儿收拾了,再说这个吧。”谢琰说好,然后两人并肩杀了出去,直杀到城墙坍塌的地方,甚至杀到了燕军的阵前,让慕容护的马匹都受了惊。

当夜,对广陵久攻不下、还折损大量士兵的慕容护撤军了,顺手把朱高之留给了她们。此时,广陵守军只剩下两千不到,崔玄寂顾不上自己的伤口撕裂溃烂,坚持亲自给朝廷写了一封信,虽然上面只有三个字:敌已退。

作者有话要说:

{140}虚构。

{141}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形如“瓮”(口小肚阔的大瓶),故名;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这一章是四月初在南京的时候,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第114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