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听着十分无趣。
到了正房,饭菜已经还未摆上。林璟正在和罗氏说着话。
林景岚姐妹两个给父亲母亲行了礼,自有小丫鬟们来奉上了茶。
“罗家大嫂娘家有个侄子,说是已经十六了,和咱们逸岚年纪正相配,瞧嫂嫂那意思,是想让两家亲上加亲呢!只是长幼有序,咱家大小姐尚未定亲,我才把这事压了下来……”罗氏说着,便笑吟吟地朝女儿望了一眼。
林逸岚装作没有听到,正吹着茶碗里头的浮叶,可连耳根都已经红了。林景岚则毫不在意,一心想着以后应该如何行事,才能避免家破人亡。
“大的也才十三岁,还有两年才及笄,虽要替她们操心着,可也不急着一时半会儿的。婚姻大事,总要办妥当才能安心”,林璟顿了顿,又沉声道:“近日左丞相王大人联同观文殿大学士郑大人试图说服皇上变法,这事闹得沸沸扬扬。”
变法?听到这两个字,林景岚当即精神一振,装作细细品茶的样子,支着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
罗氏见夫君提起变法一脸沉重的样子,忙温声道:“大人公务繁忙,妾身身居后宅,也只能在这些日常琐事上为您分分忧了”。
罗氏显然是不关心什么变法不变法的,左不过是朝堂之上男人们争来争去的那点子事儿,一个正一品的右丞相,一个从二品的观文殿大学士,哪一个都是位高权重、不容置喙的。她一个妇道人家,能说得上什么话?
可林景岚却不同。前世,父亲正是因为直言变法的坏处,才惹恼了一心推行变法的皇帝,这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如今既然提起此事,就不得多多问几句了。
林景岚放下手中的茶盅,摆出一副好奇的神色,问道:“父亲,好端端的,为何要变法呢?”
林璟哪里想到长女会关心这些,神色一怔,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景岚也是读过书的,这世事哪能遂所有人的愿呢?天下太平不假,可百姓们依旧过得辛苦。变法,为的就是改善现状。”
“若是为了改善,父亲应该高兴才是呀。可女儿看父亲的样子,却似乎并不欢喜?”
罗氏担心林景岚说错话,忙笑道:“景岚别问这么多,这都是男人家操心的事,你只管多练练你的女红便是。咱们还是先用午膳吧。”
林璟却摆了摆手,认真地对林景岚解释起来:“即便是纯粹的好心,也难免有办坏事的时候。况且人都是有私心的,景岚有私心,那右丞相何尝没有私心?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何尝没有私心?若是成了事,千秋万代的功劳自然是要算在皇上和大臣们头上;可若成不了事,这苦果也只能由黎民百姓来担着……”
林景岚看着一身正气的父亲,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涌上来。
前世,以右丞相为首的权臣们极力支持变法,不支持的大臣轻则被贬斥,重则被削官。父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书列举了变法的诸多缺陷,可谓是字字泣血。但是最终不但没有说服皇上,反而激怒了那帮热血沸腾的变法斗士们。
林景岚强忍着翻腾的心绪,挤出一个恍然大悟的笑容,问:“可若皇上也有心变法,就算这变法有千不好万不好,还是会照样推行。父亲若是与皇上作对,只怕,只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说到最后,林景岚的声音越来越小。她不敢对父亲说出“家破人亡”这四个字。
一旁的罗氏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很想冲上去堵住林景岚的嘴,让她少说几句不吉利的,可碍于林璟在场,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
林璟深深地望了女儿一眼,只觉得她的眉梢眼角像极了发妻兰氏,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父身为朝廷命官,总要为百姓做主,自然得试上一试。”
林景岚觉得自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明明已经重活了一世,明明知道如何救父亲一命,却还是没有能劝得住父亲。
她心乱如麻,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用完这顿午膳的,只觉得满桌子的菜肴都味同嚼蜡。
若是自己此生还和前世一样窝囊,那再活一次不过是重新受一遍屈辱罢了!她很想把自己前世经历的那些痛苦全都说给父亲听,好劝父亲回心转意,可是,可是……
用完了午膳,林璟也不留下来睡午觉,就要去外院书房办公。罗氏已有小半个月没有见到林逸岚,自然要把女儿留下来说会儿体己话。林景岚自然不会留着打扰她们母女,识相地向罗氏告了辞。
林青岚跟着父亲出了正房,晌午的太阳最是毒辣,父女两个沿着回廊往外走。
待到东厢房,本该是和父亲分离的时候。林景岚却站定,请求般地拉住了父亲的衣袖,颤抖着道:“父亲饱读诗书,自然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
林璟心中咯噔一下,看着长女那双泫然欲泣的眼睛,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长女命苦。林璟见不得她这样难受。他和发妻兰氏相知于微寒之时,好不容易等到他做了官,兰氏却没享几天福便撒手人寰,撇下了一个没娘疼爱的景岚。
林璟虽官阶不高,可也不是蠢人,自然知道那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和皇帝作对的下场呢?只是自己当初寒窗苦读,为的便是做官之后能为民谋福祉,若是自己贪生怕死,又怎么对得起自己当初的志向呢?
想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