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洋灰公路  扩张之路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82610/131.html

但人们出行真正使用的还是马车或者是火车,用汽车的还相当罕见,美国福特最著名的t型车更是在1908年后才出现的。他自然有些弄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公路前面加上高速两个字。

不止是他弄不明白,就连李良他们也弄不明白。

不过弄不明白归弄不明白,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公路的认知。

“若是真的从向山一直铺条公路直通当涂的话,在交通上的确能方便许多,但是…”用手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自己当年在美国见过的那些公路后,李良微微皱眉道。“老板。你打算修什么样的公路?沥青的,还是洋灰的?”

“洋灰路…”严绍当然明白李良的意思,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回答道。

一般来讲。公路的话沥青路面是要优于洋灰路面的,尤其是在后世,沥青路面层比较软,所以汽车走在上面会觉得很舒服。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而混凝土硬度大。汽车走在上面会觉得硬邦邦的,一些路面比较细小的缺陷都会给人以比较强烈的震动感觉。

不过这个时候的车都是马车,就算是高速公路也主要是给马车用,根本就不需要这么讲究。

而且沥青容易老化,路面颜色较深容易吸收热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溶解,安徽属于南方,气候本身就很炎热,遇到这种问题会很麻烦。

再加上滤清路面的造价要比洋灰路高出许多。所以不管怎么看都是洋灰路要合算一些。

不过最最重要的是,铺就路面所需的滤清可是很多的。想从向山一直铺到当涂去,所需的滤清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何况出这向山到当涂的公路外,还有从当涂到芜湖的公路和链接其他铁矿的公路。暂且不提这些滤清所需的价格是多少,严绍从哪找那么多的沥青来都是个问题,总不能专门从美国或者是墨西哥进口吧?

“洋灰路…”李良笑了笑。“幸好洋灰厂的扩建已经结束了,不然这么多的洋灰还真不好供应,尤其是在现在公司哪里都有工程的情况下…”

原本的洋灰厂因为用的是英国人当初额外赠送的两万多银元的设备,每天能生产的洋灰数量仅有不到100桶,就连供给严绍他们自己用都不够,就更别提向外出口了。

不过等到油田的资金到位,严绍追加了巨额的投资后,洋灰厂的洋灰产量已经由原来的不到100桶,达到了如今的每天10000多桶,也就是说每年至少能生产近400万桶洋灰。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1936年,当时中国最大的启新洋灰厂每年也只有100多万桶的产量而已,而雨石公司的洋灰厂至少是启新的两倍多。

如果不是这样,严绍也不可能考虑那个芜湖‘新区’和高速公路的计划。

————————————————————

铁厂的事情本来就已经让当涂知县相当惊喜,在得知严绍还打算从向山到当涂的这段距离上修一条洋灰路后,更是乐得连续好几天脸上都挂着一副笑脸。

“这都是政绩啊…”

入夜后,面对着自己最宠爱的第七房小妾,当涂知县如此道。

另一边,正忙着铁厂事宜的黄浩,却又忙起了公路的事情,幸好当涂本身也有港口,所以到不需要担心交通运输的问题,只需要从芜湖的港口将洋灰一直运到当涂就可以。

而在接下任务后,黄浩也在当涂雇了上千名民工,从当涂港口那里修起路来。

万幸,尽管无论是黄浩还是其他人,对修高速公路都没有经验(或者说全世界没有谁有这种经验的),不过在这个就连汽车都没有实用化的年代,公路的要求也不需要很高,毕竟这个时候就连辆像样的卡车都没有,往来都是靠马车,根本不需要担心超载的问题,再加上安徽的地理也不是十分复杂,所以黄浩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第一百三十一章 洋灰公路(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