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部分  后宫甄嬛传1-7全本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7) 目录 下一页(2/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81464/43.html

来时眉间都未有忧色,亦可知太后一切都好。”

芳若颔首道:“娘子的聪颖,分毫不弱于往日。”她微笑,“那么胧月帝姬得敬妃娘娘养育照顾,娘子也不问候敬妃娘娘么?”

窗外大雪纷飞,如搓棉扯絮,我漠然倚窗观望雪花。道:“不必。她得了帝姬,已是终身有靠,必然会爱如性命。况且我问候她,不是更让旁人在意她,反而陷她于险地么?”我缓缓笑道:“以敬妃娘娘的聪明,她一定能保全自己,也保全帝姬。你总说帝姬十分聪明可爱,那么想来敬妃娘娘也过得舒坦安稳,才能这样好好抚育帝姬。”

芳若思量片刻,“那么皇上呢?娘子也全不在意了么?”

我的眉毛骤然一蹙,很快觉得,为玄凌蹙眉,亦是不值得的。于是松缓了神情,雪光清冷仄,那清冷也透在我的语气之中,森冷而凛冽,“若有国丧,天下皆知,不必等姑姑来告诉。”

我是在咒他死啊!这样冷毒的话语出自我的口中,连自己也吓了一跳,我对他的怨恨,竟是这样深么?

果然槿汐吓得忙忙来捂我的嘴,“娘子糊涂了么?”

芳若凝视我片刻,缓缓摇头,道:“娘子,恕奴婢多嘴劝一句,您这样怨恨在心不能释怀,其实是自己难过啊。”

我别转身,只作充耳不闻,凝神看向窗外,双目冷滞,几乎想看穿外间涌动的风究竟是如何涌动。

芳若徐徐的语句还是贯入我的双耳,“十月间选秀,所能入皇上眼者颇多,共选了宫嫔十八人,是皇上当政以来中选人数最多的一年。”她微微沉吟,与槿汐互看了一眼,终究还是说了出来,“此番入选的小主们都是中等仕宦之家,未有太显赫也未有太卑微者。而且,她们的年纪都小,未有一位超过十五岁者。”

十五,我进宫那一年也正好是十五岁呢,如花朵一般娇嫩柔软的年纪。如今,我亦有二十了,与这样年轻的宫嫔们相比,我的容颜和年纪都算是在慢慢黯淡下去了吧。如何能与她们的青春健康,明丽姿色相较呢。

我微微冷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新年过去,玄凌也已经三十了。

他是君王,所以他的艳福总是这样好,永远能享受着无尽的别人的青春。

而皇后长玄凌两岁,面对这样年轻鲜嫩的女子们,即便娥眉耸参天,丰颊满光华,也有些力不从心了吧。

而芳若的声音仿若在说一件极寻常不要紧的事,道:“是皇后呢,皇后力主皇上多选年轻的女子进入宫廷之中。”我微微一愣,芳若依旧娓娓道:“皇后言及如今在宫中的妃嫔年龄渐长,不若选些年轻懂事的新人,身心康健,才利于为皇家诞育皇嗣。”

我稍稍吃惊,然后很快亦明白了皇后的用心。手心的冰冷,在那一瞬间侵入了自己的肺腑,透出沉沉凉意。

越是年轻越是养在闺中的女孩子,越是没有机心啊。纵然得尽君王的宠爱与怜惜,又如何能与一个久居深宫的掌权妇人的心智相抗衡呢,终究也只能在她股掌之中做困兽之斗啊。而且出身中等仕宦,自然没有千金门第养育出来的那种气度和见识,也就会更少有身登显贵位份的机会。至于皇嗣,能不能生下来还是个未知之数。

而低微门楣出来的如安陵容这样谨小慎微又心计深藏的女子,皇后也断断不容许再出现第二个了吧。

所以年轻而门楣普通的女子入宫才是最合她心意的啊。

而玄凌,只要美丽,只要娇艳,只要温柔的女子,他都是不会排斥的。

所以芳若的话正好验证了我的猜想,“皇上很喜欢今次入宫的小主们,虽然位份还都不高,多在常在、美人之位,也不知最终能得高位的究竟是谁,这一切都是未知之数。只是这些小主们倒有些平分秋色的意思呢。”

平分秋色啊,也便是人人他都喜欢,人人不分伯仲。

也是,他周旋于衣香鬓影的温柔乡中左拥右抱,享受新鲜女子的温柔和妩媚。而我呢,画堂深锁垂杨院,雨打梨花深闭门,独自裹在缁衣梵音中,消受我该消受的寂寞和冷清。各在天涯,各不相干。

雪花纷纷飞散,恍若暮春时节,独自倚在庭院之中的美人靠上,见雪白的柳絮静静飞过,东风卷得均匀,点点绒白,如乱花穿庭,似下着一场轻软的茫茫大雪。却是这样暖和的时节,春衫透薄,偶尔抬眼,如卷起半帘香雾,人也慵懒随意了。

而到如今,雪花零散似暮春飞絮漫天,却是这样清寒,似韶华白头,叫人满心凄凉。低缓的言语在我口中缓缓而出,“只要我所求的人都平安康健,其余的人与事,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呢。”我把一月来所抄写的佛经都交与芳若,下了逐客令:“大雪难行,恐耽误了回宫的时间,姑姑请回吧。”

芳若丝毫不以为忤,只宁和微笑道:“奴婢早些回去也好,自那次清河王为甄家之事向皇上求情遭了训斥,皇上已令他在十月末时去上京旧都散心思过,无诏不得回京,如今还常来向太后请安的,除了宫中贵嫔以上的嫔妃和各位皇子、帝姬,也就只有平阳王了。太后也是常常闲着发闷,只能奴婢多多侍奉在侧了。”

我心头一惊,旋即道:“清河王离京了?”

她对我的反应微微觉得诧异,温和道:“娘子不知道么?正是为了清河王为甄家之事上书啊。清河王本不理会政事,汝南王一事虽然居功不小,却也随汝南王一事的平定很快置身


第 43 部分(2/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