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退休的医生或工程师依靠他们在工作的数年中积攒的钱财来度r。那时,钱币的价值相当稳定,一个自由职业者可以在他50岁时退休,同时个人的生活标准绝不会下降。那时,法国许多退休者的背景都只是普通的中间阶层,收入相对较少。退休折s出的是一种安逸的理想。一旦一个人不必再为生计奔忙,他所有的时间就可自由支配了,他可以自由享受每一天私人生活的快乐了。
富裕的人会在家中死去。对他们来说,医院是个可怕的地方,只有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家的人才会在那里死去。即使是门诊部,它们接待的客户要比医院高等一些,也仍然被视作是一种驱逐的形式。死亡与住宅紧密结合为一体。修道院院长肖蒙在1875年写到,主卧室是某天上演最后痛苦一幕的“避难所”。
在巴黎和其他大城市,这种死在家里的情况更加复杂,因为自从奥斯曼时期以来那里的公寓住宅数量一直在萎缩。空间的缺乏使得要想亲近死亡也变得困难起来,尤其自从巴斯德发现微生物以来,人们已被卫生学搞昏了头。此前死亡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现在已被视为一种的形式。于是,死亡逐渐被驱逐到医院中去,这就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变化。
当一个人死去时,那些照料他的人会将故者的眼睑合上,放直其肢体,在躯体上盖上一条白单。脸不会被盖上,而且要有灯火将其照亮,以在最后时刻保留一分生命的迹象。出于同样的原因,遗体要r夜有人照看,不会让其感到孤独。如果死去的人是个天主教徒,会在其胸口上放置一个十字架和一个圣枝。灵房的百叶窗有一半要关上。
死亡声明要在市政厅归档,然后死者家人要等候验尸官的拜访,他会出具埋葬许可证。一旦许可证在手,市政厅就会出具死亡证明书。对于葬礼的安排,死者家属可以求助于市丧葬署,或是负责宗教葬礼的教区牧师。在巴黎,专门有一些人承诺会组织起“完美和恰当”的葬礼仪式。
像婚礼一样,葬礼也分几个类别。在1859年,一个一流的葬礼要花费掉法郎,而最低级别的葬礼只需15法郎。不同级别的葬礼主要体视在棺材、鲜花和仪式的隆重程度上的不同。
如果死者是个有钱人,可以在他或她的家中搭建一个停放遗体用的小礼拜堂。来访者会来这里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并向棺材上喷洒圣水。更贫穷一些的家庭,会把棺材停放在入口通道上,用绉纱做的窗帘使其看上去像一个停尸的灵堂。只要遗体还停留在家中,全家人就不会在一起吃饭,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卧室中就餐。 txt上传分享
生命中的大事(10)
当组建葬礼哀悼队伍的时刻到来时,男x哀悼者们或不戴帽子步行,或乘马车前往教堂。最亲近的亲属要行进在队伍的前列。女x哀悼者们通常会直接去教堂而不会在死者家中停留。仪式结束后,只有亲戚和亲近的朋友才会护送棺材到墓地。19世纪初时贵族们仍然保留着一个古老的风俗:家庭中的女x不参加行进的队列或葬礼仪式——这一风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消失了。
死亡的唯一书面证据是在葬礼仪式本身的基础上发现的:死亡公告,黑边的书写纸,丧服和墓地费用支出的记录。1900年,玛丽?布瓦洛在她妹妹死后在她的账簿上记道:“为仆人和帮手支付的服丧费用:274法郎;理查夫人的丧服帽子和面纱:180法郎;墓地清扫:30法郎;捐赠费用:50法郎。”
当19世纪的人们谈论起服丧期的长度时,是为了对服丧期变得越来越短这一事实表示悲痛。服丧期的长度被看作是一个正直社会的标志,而事实却恰恰相反。18世纪的一项皇家法令将宫廷的服丧期削减了一半:如果是丈夫死了服丧1年,妻子、父母或祖父母的服丧期为6个月,其他的家庭成员只有1个月。
19世纪,服丧期的确变得长了一些,而且在整个世纪中服丧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巴黎,寡妇要服丧1年6个月,外省则是两年。
男人们为妻子服丧的时间却只有她们的一半:在巴黎是6个月,在其他地方是1年。1913年出版的一本书是唯一描述了相等服丧期的来源,寡妇和鳏夫都是两年。其中独树一帜的建议还包括:为父母服丧两年;所有其他人则限制到1年甚至按1828年《民法典》中的例子是6个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随着19世纪的推移,服丧期确实是延长了而没有减少。为祖父母服丧的时间从四个半星期上升到6个星期,为兄弟姐妹服丧的时间从两个月上升到6个月,为叔伯婶姨服丧的时间从3个星期上升为3个月。为直系表兄弟姐妹的服丧时间基本未变:1828年时是15天,后来从15天到了1个月。在第二帝国期间,父母开始为夭折的孩子穿戴丧服。
服丧包括三个阶段。依据寡妇的情形来看,她的主服丧期在巴黎要持续四个半月,在其他地方是6个月。在这期间,她穿黑s的绒线服装,一方黑s绉纱做的头巾和面纱,黑s的亚麻手套,不能佩戴珠宝,也不能烫发或喷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