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7) 目录 下一页(2/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79869/8.html

以后,病就痊愈了。

而且,于同志还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病好了以后,夫人变得更漂亮了,皮肤变得比去隔壁“西施美容院”做几百两银子的面膜还光洁红润,原话是“颜色愈常”,原来,这是气血更充足的缘故啊。

【神秘的东林书院】

各位都知道,在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在无锡的东林,形成了一个东林学派。该年,顾宪成、高攀龙等从朝廷被阉党排挤出来的人,重新修复了这里的一座宋代旧书院,邀请江南的学者开坛讲学(估计如果进行电视转播,就会和今天央视的《百家讲坛》有些类似),自此兴起探讨学问与道德文化的运动。江南一些富有正义心、希望为国出力的学子云集东林书院,声势浩大,大家在这里讨论政治,抨击政府(这是个危险信号),希望政府能够驱逐j邪,广开言路。

缪希雍在行医的过程中,认识了好多东林党人,由于自己也有一腔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现在有很多学者嘴冷,以讽刺古人为能事,在他们的嘴里所有古代医生向当时的学术中心靠拢的行为都被看成是附庸风雅,缪希雍和东林党人的交往也被暧昧地说成是为了名声,这里我要给澄清一下。

第一,缪希雍的爱国热情和东林党人的思想特一致,大家一聊就成了哥们儿,他们都认为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事儿,如果要是不考虑爱国,单纯为了名声和地位的话,那和东林党人交往远远没有和魏忠贤交往有好处。(当时有很多这样的学者,直接奔了魏忠贤去了)

第二,和学术精英的交往是无可非议的,这点还真谁都别嫉妒,其实在和别的学科的学术精英交往的时候,往往特能开阔自己的思路,自己在本领域想了半天没懂的事儿,人家其他领域的高手还真能给您一个新的思路,比如您现在交往的朋友都是各领域的院士,那您得到的益处绝对是不言而喻的,东林系当时集中了一些最优秀的学者,缪希雍乐于与其交往是当然的。

第三,如果是附庸风雅,那么大可不必在东林党被阉党大清洗的时候,冒着生命问题营救东林人,因为当时明朝的政治那叫一个黑暗,魏忠贤对东林党那是要斩尽杀绝,后期做一个东林党人和在国民党时期白区的地下党没大的区别,您说这要是为了名声,犯得上拿自个儿的生命开玩笑吗?

第四,很多学者认为,医生在过去的地位很低,和学者交往是高攀,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可就太误会了,在宋以后医者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实到明清两朝的时候,医者的地位还真不错了,这事儿医史界一直有人不懂,总是拿个别的贬低医生的话来说事儿,其实我们从医案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医生已经很尊敬了,够不错的了,还能怎么着啊?您没看见东林党里面的好多学者也热衷于向缪希雍学习医术,后来有的人干脆成了缪希雍的弟子,还有若干人为缪希雍整理医书,如果医生地位特低,总是在巴结东林学子的话,那这种事儿您可就解释不通了。

好了,不讨论这些事了,让我们看看缪希雍和东林党人的交往故事吧。

再说一句,其实,缪希雍和东林学子们的交往完全是因为都有着一腔热血,都有为百姓做事的志向。比如缪希雍最早认识的丁元荐。

要说起这位丁元荐,那我们可得好好地介绍一下。

这位丁元荐,字长孺,是长兴人。他的父亲曾任江西佥事,是个懂得医学的人,这对丁元荐有一定的影响。丁元荐举万历十四年进士。但这位丁元荐绝对是和缪希雍一个脾气,都是疾恶如仇,我觉得甚至比缪希雍还火爆,他进了朝廷以后,一看到朝廷里那些j臣当道就火冒三丈,在别人都不敢开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他却毫无顾忌地不断上书揭发,这么说吧,我看他基本上就没消停过,那年头,您这么做官哪儿成啊?结果是三天两头被贬,最后有人帮他计算了,说他“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满一载”,意思是档案虽然在政府部门里放着有四十年了,但真正当官的时间不到一年,当公务员混到了这个份上,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以这种性格,我们的丁元荐同志有幸成为了魏忠贤阉党眼中东林党的大炮,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后来连他的官籍都给削了。

但是面对官场的失利,我们的丁同志根本就不在乎,就在缪希雍结束游历的那年(1587),丁元荐遇到了缪希雍。

丁元荐那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很会观察,他一看,嘿,这位缪希雍老兄不得了啊,只见这位老兄一身豪侠装束,平时行医不带药囊(戴着药囊是为了卖药),给人看病就直接写药方,结果疗效特好(为人手书方,辄奇中),而且写的药方与别的医生都不一样,这些俗医看不懂人家的方子,就经常诋毁缪希雍,但是碰到了疑难重症,却惶惶不知所措,又来请缪希雍给诊治。

再看这位缪希雍给人治病,往往是那种都要死了的人,他还能给治好(往往起死人),而且,治好之后,撸起袖子,自己感到无比痛快,都不需要患者的感谢(攘臂自快,不索谢),何等豪放!而且,人家瞧病,甭管您是朝廷里的公卿大人,还是要饭的小乞丐,他都一视同仁,认真诊治,没有说看人下菜碟的。

一个人,只有到达了一定的精神境界才会做出此种举动啊!

我们丁元


第 8 部分(2/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