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  金秋烈焰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79819/14.html

功能 和功能!9月13日当天,东门镇地方党组织在吴家祠召开工会、农会、女子联合会等群众组织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讲了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从大革命工农运动的发展讲到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从前一段中央领导的错误讲到大革命失败就是没有抓武装;从党的“八七”会议讲到这次举行秋收起义的意义……

第十章  血战东门(5)

会后,各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表示要尽快恢复工作,以建立政权,还要发动、动员群众参军……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当时的形势却没有给他们以时间。

正当起义部队三团在东门努力发动群众、宣传革命,使白沙、东门的革命组织在胜利的鼓舞下,农会开始恢复,许多躲藏在外的农会积极分子也闻讯准备返回来闹革命之时,一张巨大的黑网正悄悄地朝驻在东门的起义部队张过来。

此时,驻在湘东的唐生智新八军有两个团的正规军,都抽调过来,从南坑、兰仙人庙两处,向浏阳东门镇开过来。

14日上午,国民党军由东门反动团总鲁绥之、恶霸地主刘之成带路,走小路过金钟桥后,一路从谭家冲——坳桥——山桐屋,进犯羊牯垴;另一路越过浏阳河,走杨家湾,c施家坊、上东,抢夺马鞍山,合围东门市。

敌人两个团的兵力,像一把钳子,夹击起义军三团,企图一举扼杀起义军。

达浒、官渡的反动军队,也兵分两路反扑东门……

而此时的起义军三团,还蒙在鼓里,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于是,三团即将面临一场敌我悬殊的生死血战……

四、

在起义军三团进驻东门后,前委书记毛泽东就担心达浒、官渡方向一个团的敌军,曾多次对苏先骏讲:“要加强排哨,注意达浒之敌。”

对方是一个团,自己也是一个团。然而人家是全副武装受到训练的正规军,这里却是大多数人还使用梭镖且刚刚成军的农民武装,打起硬仗来可成问题。这是毛泽东最为担心的。

团长苏先骏当面满口应诺,可是却没有放在心上。他说;“请毛委员放心,我苏先骏也是北伐队伍里出来的人,我不会不想到这些的。”

毛泽东说道:“那就好,我们不要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让敌人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警惕性随时都不能放松啊!”

苏先骏连连称是,要前委书记放心。

用兵打仗,他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内行,而毛泽东虽身为前委书记,却是外行。他在和几个朋友喝酒时,还酒气熏天地说:“我们连战皆捷,敌人已是惊弓之鸟,哪里还敢轻举妄动。这也能怪,毛委员没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总把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

在他的头脑中,还是北伐时的观念,以为靠声势就可以吓跑敌人。

部队在东门仅停留了两个晚上,团长苏先骏将前委书记毛泽东的话当作了耳旁风,一直没有派出瞭望哨,连镇子南北两山的制高点上也没安排岗哨。如遭进攻,不仅无法提前报警,还会让敌人占了山头要地。

这时,整个秋收起义爆发已经三四天了,由于没有现代电讯手段,交通员跑腿联络的速度很慢,加上起义队伍都在移动中,也不好找,所以毛泽东这里并不掌握友邻的情况。此刻在东门的三团,还不知道北面从修水出发的一团已经在平江打了败仗,形势已经严重恶化,更不知道二团已基本被打光的惨剧。

当时,国民党当局却是通讯联系畅通,消息灵便。他们知道暴动部队的主力即北路的第一团在长寿街被打败,撤回了修水。于是,他们可以放心地抽出兵力对付位于中路的第三团。

很明显,敌人的意图是走杨家湾c施家搪、上东,夺取马鞍山制高点,与羊牯垴相呼应,对起义军实行夹击。由于新起义的部队缺乏侦察手段,加上没有在制高点上放哨,国民党登上羊牯垴制高点时起义军并未发现。

这天中午,三团正准备在东门的书院召开群众大会。经过当地刚刚恢复的农会的动员,部分老百姓正陆续向会场走去,部分起义军战士还燃放鞭炮,为大会助兴。

可是群众大会还未开始,突然枪声大作。

国民党军在羊牯垴制高点上架起的重机枪,向着从四乡来参加会议的群众和部分指战员扫s。

一时间,会场秩序大乱,人们在镇上乱跑。接着,敌军从几个方向冲来,东门显然已经被包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章  血战东门(6)

此时,毛泽东正在召开干部会议,研究进攻达浒的问题。听到枪响以后,他立即决定休会,要求指挥员迅速回到自己的部队组织战斗,他自己则出去判明情况。

毛泽东走出门口后,只听得四面都是枪声。在三团正面,羊牯垴制高点上,敌人的重机枪疯狂地吼叫着,子弹雨点一样s来。

这时,另一个制高点马鞍山旁边也发现了敌军,如果让另一路敌人占领马鞍山,部队将陷入完全被包围的状态,届时有全部被消灭的危险!

“敌人偷袭东门,已经包围东门,我们的哨兵却没有发现!”毛泽东不由心中一惊,命令部队“立即抢占马鞍山!……”其实毛泽东哪晓得,苏先骏根本没有下指令派出哨兵。

幸好,驻扎在河背街上及何家祠堂一带的三团二营,听见枪声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见敌人另


第 14 部分(1/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