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烟醉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目录 下一页(3/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77852/1.html

样抛弃了烟袋,商业广告的最初动力,烧钱游戏的背后支持者。第三、烟草企业的现实存在;巨额的利润与巨大的限制,快消品与嗜好品,谁在烟草产业链条上,烟草也的前途。第四、烟草与人性的关系;“吸烟有害健康”,享受与伤害的双刃剑,女人与烟草,抽烟而醉。

九、姜灿和阿弥两个人物有哪些不同和相同?文静、coco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答:姜灿和阿弥两个人,可以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一个率性而为,一个执着稳重,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两个人共同特点是投入、诚恳、真实而有幽默感。他们可以认为是广大七十年代中的小人物,却有着丰满的一代人的特征。文静、coco重在差别而不在共性,他们的共性只能说因为他们都是女人,具有一些女人永远无法摆脱的东西。文静可以认为是传统一些的贤淑女子,而coco更具有现代女性的代表意义;也许这两个人也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女人性格的两方面,重要的是,中国的现代女性大多以他们传统的一面来支撑现代一面的消耗和破坏;比如说一个女孩可能在感到生活过得伤痕累累时想到了结婚,从此成为一个女人,但这时的她无法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人生交代,很内疚,所以生活得也很苦——她们按照少女时代的选择活下去也许更坦然一些,但在中国,据说那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个女人在无法无天,但男人就是他的天”——男人觉得是p话,女人觉得是真理——女人几乎没有,男人很少感到这一点。

十、就情节和文字风格有何评论?

答:七十年代一代人的生活,很难讲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而言;未来的八十年代也是这样。所以,美国的对外战争要现场直播,给平淡的生活加点情节。但没有情节的生活细节更加动人!这本书的情节当然虚构,但闪耀其中的生活细节却具有鲜活的质感和生动体验;也许每个读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身边朋友的有趣影子,那正是作者希望提供给他们的阅读体验——抽空读读你的生活,就象翻看一些照片一样,那其中就有着你的影子。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幽默细腻,就象一杯香醇的卡布其诺,或一支醇和的香烟,质在感官、味留心底。

作者简介

潘家华

男,生于七十年代早期,一直从事广告创意工作,目前正发力于烟草品牌意识形态的构建。游历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之间,对商业文化走向和人群心态演变潜心研究;经历了国内商业文化从发端到兴盛的冷暖历程,与同路的七十年代一起参与并推动了生活的变化,并开始在人文生态的变化中反思内心的所得所失。

陈庆

男,生于七十年代早期,工商管理硕士,策划并执行过多起全国性烟草品牌文化传播活动,对媒体、品牌、地方人文有独到研究。作为大型烟草企业成都卷烟厂的行销实战骨干,深味烟草事业的苦与乐、烟草折s出的人性层面的喜和悲。个人阅历丰富、人生路线曲折;对烟草文化深有体悟,对同代人的情爱历程、奋斗轨迹有独到观察。爱结交各界思想菁英,观念使人折服、灵感让人惊呼。

序·说烟(莫言)

关于抽烟的坏处,几乎人人明白。但抽烟的人,却不见减少。关于抽烟的好处,好像林语堂说过,但大家都当成黑色幽默来看。抽烟的人,总是希望能有科学家来证明抽烟的好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抽烟的人,总是愿意把抽了一辈子烟但寿命很长的人—譬如抽了一辈子烟但活了九十岁的邱吉尔—当做不戒烟的理由。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说人类中也许有一种“邱吉尔体质”,对尼古丁,有一种天生的抵抗力。但这样的人,肯定是少而又少。

不吸烟者会想:此物害人害己、百无一益……何能使人沉迷终生不可自拔?以至于催生出一个行业:专门研发各类戒烟产品,以助烟民逃离“烟海”?难以理喻吗?的确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个烟筒,烟熏火燎之,多么愚昧而可怕。但一旦染上这口,要戒,确实较难。

什么东西一旦到了需要“戒”的地步,恰恰说明它迎合了人性中某一种需求。烟酒无不如是:烟使人精神放松、酒使人忘却世事……烟和酒都可以快速地缩小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见面先递上一支烟,拘谨马上随烟而散。该办不成的事,也许就办成了。这大概是抽烟的好处吧。“文化大革命”后期,“走后门”猖獗时,很多不吸烟的人,出门办事,口袋里也要装上一包烟。我抽烟,就是那时学会的。

烟是人类弱点的象征。烟的存在,烟民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了人的软弱性,也说明了人的及时行乐观念。记得当年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里边的英雄保尔·柯察金,说不抽烟,就不抽烟。这样的毅力,让人敬仰,但大多数人,比较难以做到,所以大多数人也成不了英雄。

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在部队当兵,我们的一个烟枪领导,说一个伟人说,“人类总有一天会发现抽烟的好处”。这话估计是他捏造的。但如果不是从健康和节约的角度看,抽烟确实可以总结出一些好处。烟既能让人镇定,也能让人兴奋。叼一个大烟斗,似乎还是风度之一种。也常听到抽烟者自嘲“这是为国家做贡献”,烟酒都是重税物品啊,一包卖到几十元的烟,其成本也不过几元钱。


第 1 部分(3/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