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以这八人为例来分析曹操是否为篡逆之臣呢?
因为,这八人对于曹操的认识有四个共同特征。
第一、从地位看,因为这八人都是当时社会名流,他们对曹操的认识具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这八人在当时的社会中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与现实社会又有广发的接触,他们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讲体现了社会的共识。
第二、从学识看,因为这八人都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他们对曹操的认识具有权威性。所谓权威性,这八人在当时的社会都是顶级的社会名流,他们的学识、他们的阅历、他们的经历都表明他们是非凡的人才、社会贤达,他们的认识结论能代表社会主流认识,更能为社会大多数人接受、信服,且富有预见性。
第三、从与曹操的关系看,因为这八人与曹操非亲非故,他们对曹操的认识公正、客观。他们在跟着曹操闹革命之前都与曹操没有利害关系,既不像曹仁、夏侯惇等是本家亲戚,也不是老部下或同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对曹操的认识都比较公正、客观,不存在任何偏见。
第四、从他们的经历看,因为这八个人自从走进曹魏集团后都能与曹操一道坚持革命到底,也就是说他们对曹操的认知是一贯性的,虽然荀彧到了最后与曹操的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离开曹操而另攀高枝,从他们跟随曹操一辈子的彻底革命性来看,佐证了他们最初对曹操的认知的正确,说明曹操是一个令人相信,可以值得相信的领导人。
这八人从跟随曹操时间的长短可分两类。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为一类。这四人是元老级的,是曹操起事之初就跟随曹操的。他们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分别是从袁绍等其它集团转投过来的。投奔曹操时,曹操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投奔曹操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如郭嘉说的那样,明智的人审慎地考量主人是否可以辅佐。他们认定,跟随曹操可以建功立业,可以青史留名,所以,就坚定不移地跟随曹操闹革命。
他们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非凡的经历。
先说荀彧,其人少年时,南阳人何颙就认为荀彧这个人不同寻常,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何颙这个人在这里交代一下,他是伯乐,会相人,在当时很有名气。曹操也找过何颙,何颙认为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何颙这人的相术的高明与名气。荀彧最早跟随同郡人冀州牧韩馥,后来袁绍占了冀州,荀彧一同被袁绍接收了,并受到重用。荀彧认为袁绍最终成不了大事,就转投了曹操。当时是袁绍强,曹操弱。荀彧能在袁绍强大,曹操弱小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可见,曹操在同时代士人心目中的位置。曹操见到荀彧,非常高兴地说,“你是我的张子房。”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这个人经历特别,很小就有名气。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的部下张权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此很疑惑,告诉他的叔父荀衢说,这个人的脸色不好,这恐怕有诈。荀衢顿时醒悟了,于是对张权进行询问,果然是杀人亡命。后来何进执掌朝廷,征召荀攸,授予他黄门侍郎的职务,后来遇上董卓之乱,他又联合郑泰、何颙等人准备刺杀董卓,由于泄密,事情失败,由此入狱。董卓死后被赦免。后来又被征召公府,由于有不凡的政绩升为任城太守,没有去上任。他想到艰险的蜀汉任职,由于道路阻隔没有到达。滞留荆州,后来接受曹操的征召,走进了曹魏集团。
程昱是东郡东阿县人,这个人在当时社会也很有名气。兖州刺史刘岱征召他去做官,他没有接受。后来帮助刘岱出谋划策,刘岱认为程昱是个人才,表朝廷任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拒绝了。后来曹操来到兖州,任兖州牧,征召程昱出来做官,程昱接受了征召而且跟随曹操一辈子。程昱出来做官,家乡人感到不理解。说先前官府征召你出来做官,你不接受,现在为什么又接受了呢?为什么前后矛盾?程昱不予回答。程昱是怎么看待曹操的呢?他在陈宫叛变曹操,兖州岌岌可危时,对范县县令勒允说过这样一段话,“曹使君智慧、谋略人间少有,大概是上天授给他的”,告诉勒允“得主者昌,失主者亡”,曹操是能“息天下之乱”的命世之才。由此可见,程昱对曹操的仰望。
最后说郭嘉。郭嘉是曹操写信荀彧,希望荀彧向自己推荐人才,荀彧便推荐了郭嘉。曹操与郭嘉见面,曹操说帮助我成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嘉说这是我真正的主人。郭嘉也是从袁绍集团转投到曹操这里的。他之所以转投曹操,认为袁绍是一个不能成就大事的人。
这四人的共同点都是信服曹操,愿意跟随曹操革命到底,这说明曹操在他们心里最少不是什么篡逆之臣。
桓阶、韩嵩、董昭、华歆等四人为一类。他们这四人都是曹操事业有了发展后走进曹魏集团的。如果要将这四人分类,也可以分为两类。桓阶、韩嵩、董昭等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