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华。诸子百家之一。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汉族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军事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纪昀在《杂家类叙》中则认为「杂之广义,无所不包」。胡适先生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指出:“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杂家的代表人物,一是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现代科学越来越细化,“杂家”这称号,现在基本上说的就是此人没有专业本事,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意思。
九流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三教九流
三教很简单:儒释道三教,不过注意儒教道教和儒家道家完全不同。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
三教九流新说
传说中,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称“人道教”,如此为“三教”。备注:属于现在神话小说的说的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附:商人的身份很低。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诸子百家中大多都是在封建到来之前反封建的,除了法家,而儒家后来是一直被利用的。
秦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颁行全新的政策,并以法治推行,巩固统一大业。秦始皇称帝之前,十分欣赏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并深受其思想影响。统一帝国后,又重用法家的另一代表李斯,辅佐其推行独断专行的“法治”。故秦用重刑合理正当,即“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和五德之数”。秦始皇重用阴阳五行学说,并不仅仅是利用其论证自己帝位的奉天承运和法治合理,实际上,他本人对该学说深信不移。因水德尚黑色,于是秦国的衣服、旌旗均用黑色;因笃信祖先获“黑龙”,得水德之瑞,天佑秦国统一,于是自封为始皇帝,希望二世、三世……代代不息;因水属阴性,阴主刑杀,故遵行不悖,以免不合“五德始终”之论,开罪天与祖先,断了秦的“气数”。秦所恭行的法家理论与阴阳五行说在“刑杀”方面是合拍的,而秦只注意到这重合的焦点,却忽视了阴阳五行关于春季应施以恩惠,夏季应推行教化的说教,这在事实上促使其二世而亡。因阴阳五行说影响深远,以至秦二世而亡时,有人不从其暴虐无度,专任刑罚总结教训,反而认为由于秦始皇祭泰山途中遇风雨,使其封禅未获成功而致。主要是用法家,顺便焚书坑儒,采取愚民政策。主流思想,(⊙o⊙)…主要的想法就是想造反,没什么思想。信仰也可能没有,各过各的吧。至于焚书坑儒这件事还是要说清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