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千里跋涉 第一章 背井离乡 洪门起源  扎根川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56762/2.html

他们以明益王藩府墓地“洪门”为秘密组织名号,带有强烈的血缘家庭性质。明太祖朱元璋的六世孙端王朱佑槟就葬于南城洪门镇,其嗣王子孙也相伴左右,并由此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墓群。据陈江考证,洪门早期的核心成员除明益藩宗室子弟外,还吸收了方以智、艾南英、陈孝逸等有意逃禅遁道誓不降清的江南官绅文士参盟,并凭其巨大的影响力使洪门得以壮大,并派生出强烈的地缘文化色彩,但洪门共称洪英为第一始主是确定的。

再说洪英家将蔡德忠等人逃出后辗转来到湖北,找到流落在此的洪旭之子洪宣,并在万云山万云寺结识了原明潞王的部将,在山东起义失败,在此当方丈的万云龙,及翰林院学士、自号“白鹤道人”的陈近南。这陈近南因反对朝廷火烧少林寺,毅然辞官,意欲反清复明,伺机为僧人报仇,大家谈的很投机,决定金兰结义,于是在红花亭由陈近南主香,蔡、万各执一花盆,心中祈祷:“如能达成反清复明,为僧人报仇之目的,此花盆落地不碎!”果然,花盆落地不碎,众人大喜。

后来,他们找到崇祯皇帝的孙子朱洪竹尊为盟主,以“洪”字为盟姓,以盟日为生日,并把“洪”字拆为“三八二十一”作为盟中人的接头暗号,后来事败,大家决定分散到各地区开设香堂,发展会众,联络一切反清复明的力量以壮大帮会势力,并以一诗作为日后相会之证词,诗为:“众人分开一首诗,身为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临别时,因洪宣年幼又正患风寒,暂留湖北由其奶母养大,后被王道一留用。

因为蔡德忠是洪英的家将,后来洪门又把洪英的子孙奉为洪门后祖师爷,这指的是作为开创门派的祖师爷,不是作为神仙的老祖师爷了。


第一部分 千里跋涉 第一章 背井离乡 洪门起源(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