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入尘世遇险西塞山 一  谶语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56708/12.html

西塞山位于湖北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西塞山以其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纷陈的胜迹闻名于世。西塞山三面环江。唯有一脉纤立山梁与千里楚山相接。西塞山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从山形山势来看,西塞山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危峰兀突,雄奇磅礴。从战争意义来说,是能攻能守的江上要塞。自东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一百多次较大规模的兵争都发生在这里。较著名的战例有:“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走恒元”、“李自成大战清军”、“铁索横江”等。此山风光壮丽,其中胜迹桃花洞,仍隐现于飞壁流云之间,幽深古奥,神韵盎然。其中尤以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脍炙人口。文人骚客的唱和吟诵留下的传世明文更是不一而足!试想一下,唐张忠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名句,天下谁人不知?那个不晓?

禹天阳日行百八十里有余,傍晚时分来到了西塞山东边山下唐代的龙窟寺遗址。相传,寺内曾栽有一棵明朝留下来的牡丹花,该地一贾姓人家丫头逆主人之意相助一穷秀才脱身逃跑而被处死,多年后秀才寻恩到此,寺内只有丫头借以自表清白的几株牡丹花含笑相迎而已,牡丹花洁白芳香、艳色迷人,其枝型独主干一枝,叶片为墨绿色,分九层呈螺旋状自上而下,十分罕见,其花形则呈玉白色,花瓣重叠内卷,背面隐隐淡红极似杜鹃吐血,冰清玉洁中透出几丝哀怨,洁白如月中映出点点期盼,世人叹其珍贵,取名为:月隐牡丹。抗战时期,日本人想方设法抢走了一株,据说离寺即亡。另外几株被当地的居士所藏才幸免于难。禹天阳游方至此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民朝那位报恩未果的秀才是陆式榔梅派的一位得道先辈宗师,当年在那几株牡丹附近埋藏了一把神兵利器,江湖上得此传闻已有三百多年,不知多少武林豪杰欲得之而后快,可宝贝始终未面世。

禹天阳细细查看遗址的断壁残墙四周,发觉正东南方向的墙角下乱七八糟堆了好几十块石碑,显然这些碑已不知被多少人翻看过,禹天阳记得师傅给的牛皮纸上写有“遇碑则明,遇粱则计,遇丹则显,遇石则出”的字样,他慢慢地走近东南角仔细地翻看起石碑来,当翻到地四十二方石碑时,找到了月隐牡丹花的铭名刻字,几百年风霜雨露的侵蚀,四个字已模糊难辨,禹天阳只得靠自己的心手感应来辨识这几个字的笔画,凝神静气地揣摩了也不知道有多久,禹天阳才似乎开了点窍,所谓“遇碑则明”极可能是指首先要找到碑文;“遇粱则计”则可能暗喻“粱”即横梁,“计”则指需要计算什么;“遇丹则显,遇石而出”却还不清楚是何含义。禹天阳想,要计算什么呢?突然他想到喻意中横梁的“横”字,“月隐牡丹”四字中单独笔画的“横”共有八划,这八是什么意思呢?禹天阳百思不得其解,无意中起身来回走动着,走着走着,禹天阳看到东南面的断墙横跨约有十六尺,距左右两边的廊亭支柱正好各有八尺距离,残缺不全的廊亭支柱残桩共有十六根,虽然没有一根长过三尺的,但仍然依稀可见曾经涂过的油漆是黑色的,在月光下再仔细一看,立在土层上面的实际只有十五根,有一根几乎齐根而断隐埋在了地底下,禹天阳赶忙跑过去用指力刨开了土层定睛细看,这根残桩看来看去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可一时间却无法确认到底哪儿不对劲。

就在此时,禹天阳忽然感到几丝似有似无的声息在暗夜的微风中飘逸,显然正有人在悄悄地接近此地,如此小心翼翼,也不知是敌是友,禹天阳就地一个轻若鸿毛的滚翻到了石碑丛中,屏住呼吸伏地不动。过了好一会儿,走进来几个老人,手拿扫帚开始打扫地面清洁,此时虽然已近五更,可在没有任何灯火的残壁断墙中,几个老人埋头清扫的清逸身影无论如何都透出几丝诡异,更何况这几个老人明显都是功力不凡的练家子。弥漫在夜空中的杀气使禹天阳高度警觉起来,心想,来者不善啊!


第十二章 初入尘世遇险西塞山 一(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