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来五十斤就行了。”于良吉没有还价,直接张口要了五十斤。
“小老爷……。”刘文喜觉得买贵了。
于良吉对他摇了摇头,贵不贵的得看时候,自家去年的干姜都分给了村里人熬药,没分之前,大家都用大葱水服药,效果不佳,后来用了干姜水服药,就都发汗了,汗过之后就好了!
可见这药要想起效,离不开干姜。
朝廷也肯定是看上了这一点,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直接调运干姜到边关,给官兵们使用。
连市场都无法保证正常供货了。
最后,于良吉花了大价钱,买了五十斤干姜回去,顺便还买了花椒,大料,桂皮等调味品。
“肉类,不买吗?”刘文喜一项一项的看采购单子,最大头的还剩下肉食,毕竟办喜事,肉类少不了。
“去屠户那里订购,现在买了回去,过几日要是热了起来,还不得臭啊!”石宏大拍了拍手:“跟他定两头猪,一头外头来的肉牛,回去找付二柱子,买他家几头羊,至于鸡鸭鹅这种的,干脆在村里收好了。”
有钱,在哪儿买不是买?在村里买,还能让村里人有个赚头呢!
不止买这些,还有喜宴到时候用的大米白面和豆油,也在粮店买齐了,还有乔大娘让他们买的红纸,喜烛等物,包括祭司用的东西,也要买全。
于良吉和石宏大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晚上俩人躺在客栈里头还点着蜡烛看清单,可别落下什么东西没买,回去还要再来一趟。
最后于良吉都不记得他是怎么睡着的了,好像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又去买了不少喜帖回来,这个要写好之后,找人送去给他们相熟的人家,其实也就是于良吉这边,要送给老山长和两位同窗,石宏大的喜帖,他说他自己找人送,送给什么人?于良吉也没问,石宏大跟没说。
俩人心知肚明,就是玩默契,不宣之于口。
下午跟老村长他们一起回了十八里铺,还拉着两大车东西,车达也没少拉,他那是一大车。
回去后,布匹就被宋氏母女俩领走了,最近俩人都要赶工,别的可以让刘宋氏阿雅她们帮忙,但是喜服就不行了。
“只要能穿就行,不用太精细,晚上不许做活,眼睛还要不要了!”于良吉发现她们娘俩儿晚上都点灯熬油的,就赶紧喊了停,尤其是喜服上竟然用红丝线绣。
本来料子就是红色的,再用同色丝线就更费事了!
“可是这喜服……。”熬夜娘俩儿的确费眼睛,可没办法,这喜服可马虎不得。
“不要那么多绣花,我们两个大老爷们儿的,穿的那么花里胡哨的干什么?就好好做,弄的板正点就行了。”石宏大也受不了这娘俩儿的磨叽,上头绣个纹样都要一天时间,磨不磨唧啊!
“您看,他也这么说,您就别费劲了,只要做的板正,穿着好看就行了,绣的再好,也没什么人会欣赏。”于良吉可不想他结契了,这娘俩儿眼睛近视了。
“好吧!”宋婶子只好点头同意:“那别的不加上去,可祥云纹和喜鹊登枝图不能减,这是必须要带上的!”
“您随意,就是晚上不许再熬夜了。”于良吉跟她约法三章,最好不用同色系的绣线绣花,太费眼睛;不许熬夜;白天也要做一会儿就出去溜达溜达。
等俩人走了,宋姑娘才从屋里出来,她眼中带泪的看着宋婶子:“娘。”
“哎!”宋婶子也笑了,眼中也欢喜,却最后流了泪:“咱们娘俩儿,就在这里过吧!”
“那巴多大哥……。”宋姑娘看了看外头,扶着宋婶子坐到炕上,小声跟宋婶子红着脸说了半句话。
“等大老爷和小老爷的事儿成了,咱们就让巴家的去提好了。”宋婶子摸了摸宋姑娘的头:“一转眼,丫头也大了。”
“娘……。”宋姑娘轻轻的伏在了宋婶子的腿上:“日后女儿一定孝顺娘亲!”
宋婶子笑了笑:“乖,娘亲知道。”
张家嫁闺女,车家娶媳妇,又是同村,十八里铺都欢腾了。
等到了三月初,
先是张家预备,请酒,全村人都去了,张贵笑的脸都成了一朵花,有几家相处的好的人家,还给了添妆。
例如乔大娘,给的就是一整匹的正红色细棉布;杨达的妻子杨大嫂子给的是一对手帕,是红绸子的,锁了边,一个一角绣了并蒂莲,一个一角绣了鸳鸯戏水。
而张福全家也来了。
张王氏这次没露面,一直在张老猴精跟前伺候,于良吉坐在张艳辉的屋里,跟于宝宝一起看张家的大小子儿,刚出生才两个来月的小婴儿!
陪同的还有石宏大!
“今天有时间,我让你看看,养个孩子有多难!”于良吉扯着石宏大,不让他躲,闻名不如亲见,让他也知道知道,小孩子,尤其是这种小婴儿,可是很闹人的!
“我看这孩子不挺好的么?”石宏大酸溜溜的看着睡的正香的小不点儿。
孩子还不大,他都不敢伸手去碰一下!
“就是,我儿子好着呢!”张艳辉进来,就看到他们跟着稀罕物一样的围着他儿子的悠车看个没完。
“是吗?”于良吉斜眼儿看他们一眼,这话刚落地,小孩儿就瘪嘴了,然后“哇”的一声就哭上了!
大人孩子都傻眼了!
这怎么好好的正睡着觉呢,突然就哭上了?
连张艳辉这个当爹的也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