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3/3)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17002/63.html

因而木气不稳,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崔瑛并不想和他解释这些,只带着他们向前走去。两侧的铺子里都是三五成群的匠人在劳作,不见妇人,更不见孩子。

走了几步,到了快进白云山的地方,一座有着与李煜的唐国公府不相上下玻璃窗的建筑映入他们的眼帘。透过那大大的,嵌在雕花窗框上的玻璃,看到的是许多孩子,他们坐在一间间房子里,衣衫干净整齐,面色红润精神。他们有的正襟危坐,认真地听前面的夫子讲课;有的则低着头,好像桌子底下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这些孩子的脸色真好,汴梁城里的孩子脸上都是有血色的,这一点我是真佩服柴家人。”耶律隆绪感叹道。

“他们读的这是什么东西?太缺少文采了吧?”这是一心扑在文学艺术上的李煜。

已经听到孩子是在念自己抄得那篇《蚕姑娘》的崔瑛也只好故作没听见,催促着他们向前走。

白云山间的盘山路和北征辽国之前相比,变化并不大,但对于一直在北边生活的耶律隆绪和一直宅在自己家的李煜来说,可以乘车直上,一点颠簸也不用受的盘山路还是很震撼的。

李煜看着山路一侧的县崖与山脚下缺少绿色却不缺少生机的人家,竟当场填了一首词轻轻地吟唱起来,崔瑛默默地从怀里掏出炭笔将这首《白云观寻儿途中》记了下来,以他熟背唐诗三百首的经历来看,只凭“遥闻金石伴书吟,踏玉龙,绕山行”一句,也该在诗词选集中留下一笔。

李仲寓现在和王虎住的比较近,王虎在南坡尝试着开辟了一小块梯田,专门用来试种各种新的稻种,院子只是存粮种和睡觉的地方。李仲寓则几乎一人独占了整个院子,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奇形怪状的锅碗瓢盆还有深红色木头制得架子柜子,将小院有限的地方塞得是满满当当。

“怎么样?”

“出苗很顺利,应该能移到大田里了。”

“这次能打多少粮?”

“唔,怎么说也得有个十二三石吧,就是口感估计又会被你嫌弃了。”

“要不拿粮食来喂鸡和猪吧,估计会长得不错。”

“哪有这么糟践粮食的,多出来的蒸酒精好了。”

听声音院子里至少有三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个小孩儿,只是隔着重重地木架,看不到人。

等崔瑛他们绕过木架,就看见三个青年郎君和一个青春少女围坐在石桌边,一个顶多三岁的小孩子被其中一个青年揽在怀里,睁着清亮亮的眼睛看着说话的人。

而李煜眼中,就只能看到李仲寓穿着一身素色的窄袖道袍,一个木簪束发;他对面坐的那人穿着泥腿子的短褐,手指缝里还有没洗干净的泥沙。

“仲寓,你看你的住处,真是,哪里像个一国太……大家公子哦。”李煜根本没听他们在讲什么,只嫌弃地说,“你看你和什么人坐在一处,你们有什么东西可聊的。”

“小王和仲寓聊的挺好的,唐国公你有什么意见?”

大家定睛一看,被嫌弃的王虎正和坐在他旁边的少女眉眼乱飞,根本没生气,倒是坐在少女对面的青年郎君语气严厉。

崔瑛都没想到怀里面抱着个孩子的人居然是柴永岱,看年纪,不用说,他怀里的是未来的太子,柴永岱的长子柴若成。

“见过太子殿下!”见到了太子,自然有一翻礼仪搅扰,而后李煜才想起他刚才的话实在有些不妥。

“唐国公从来不曾见过仲寓做的事吧。”崔瑛他们毕竟不想让李仲寓难堪,连忙转移话题道,“今天好好看看,仲寓做的事情,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一株株生长在玻璃瓶里的小苗被移栽进满是泥土的盆里,只等过几天就集中种植。院子南面的梯田早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色,院子后面是猪圈鸡窝。站在院子当中,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


第63节(3/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