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攻大于守  大秦工程兵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ushu8.win/144809/17.html

杨婷没有表态,她只瞄了那秦将一眼,问:

“那么以二五百主之见……”

“你认为我等又该如何御敌?”

沈兵脑袋“嗡”了一下。

我去,二五百主?

那不就是“砲师”的顶头上司张眩?

秦军编制是五进制。

伍人一伍十人一什。

五十人叫屯长,一百人称百将。

五百人设五百主,一千人便是二五百主。

这二五百主张眩就是杨端和留在磁县一千秦军的主将。

在杨婷接手长城防务之前,磁县一带所有事务都由他作主。

由于沈兵是个身份低得不能再低的小人物,所以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校尉大人。”二五百主张眩拱手回答道:

“以属下之见,赵军此来只是偷袭。”

“即便他们沿着漳水、滏水南下,也不过几日时间。”

“照想兵力也不多,我等又何必劳师动众向将军求援?”

“当然也勿需什么示敌以弱。”

“我军只需筑墙补缺依靠长城天险,赵军便是有千军万马也是有来无回!”

说着,张眩手握剑把昂着挺胸,摆出一副威风凛凛、信心十足的样子。

杨婷想了想,就点头回道:

“二五百主所言有理。”

“据探子回报,赵军或有三万人。”

“我军也有三万兵力,当可一战。”

听杨婷这么一说,张眩就出来为沈兵说话:

“非常时期不必拘泥于小节。”

“你倒是说说我军为何必败。”

“若是有理则恕你无罪!”

沈兵赶忙拱手回答道:

“校尉,二五百主。”

“原因之一:小人不认为赵军只有三万兵力。”

“要知道漳水、滏水在赵军控制之下。”

“除非我军派出水师拦截,否则赵军便可依靠两水路源源不断的增兵至长城。”

“到时赵军又岂只三万人?”

张眩有些意外的看了沈兵一眼,说:

“我自会派出水师截断两河。”

沈兵对此表示怀疑。

“能完全截断吗?”

“就算是夜间也不放过一舟一船?”

张眩无言以对。

如果是白天还好,但要在夜间也不放过一舟一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一舟一船就可以运输上百名士兵或是大批军粮。

所以沈兵说的对,秦军要面对的绝不只是三万赵军。

杨婷面容严肃的问:“那么其二呢?”

沈兵继续说道:“其二,我军这三万人,又有多少壮男,多少壮女?”

这又问到了重点。

杨婷所说的“秦军三万兵力”包括她所率领的壮女。

这时代粮食很紧张,尤其是前线军粮。

便是像沈兵这样得到爵位的公士也才只是勉强吃饱。

就更别提负责二线运输大多没爵位的壮女了。

这不是歧视女兵,而是客观现实以及男女体力上的问题。

杨婷有些无奈的回答:

“其中有六千余人是我制下的壮女。”

“她们中只有两千人有过训练或是作战经验。”

“若是对阵赵军,的确力不从心。”

沈兵点了点头,这情况似乎比想像中要好些。

他原以为至少有一万人是无法作战的壮女或战斗力较差的辅助兵种。

“最重要的是其三……”

这话把张眩和杨婷吓了一跳。

他们以为有之前的两点就够了,没想到还有第三点。

而且还是最重要的第三点……

沈兵没有发觉两人脸上怪异的表情,自顾自的说道:

“二五百言之前所言,两军交战守方更有利!”

“小人却以为对长城而言,若赵军运用得当,应该是攻方更有利!”

张眩当即笑了起来:

“一派胡言!”

“老夫戎马数十载,从未听过攻方更有利这说法!”

“你莫不是被赵军吓昏了头吧!”

沈兵也不恼怒,他往周围看了看,捡了一根丢弃的竹签往桌上一摆,解释道:

“二五百主请看。”

“这是长城,它长约四百余里,每处都需设防。”

“也就是说,我军三万人需在这四百余里一字排开防守。”

“如此一来,平均每里不过七十五人。”

“每里只有区区七十五人!”

“而赵军三万兵力却可集中一处进攻。”

“我军即便有长城天险而且可以以一挡十,七十五人又如何能挡得住三万赵军?”

闻言张眩和杨婷不由呆愣当场。

迟疑了下,张眩又反对道:“我军位于长城上可以互相支援!”

沈兵摇了摇头:

“便是能互相支援又如何?”

“如果赵军今天进攻磁县,明天进攻安阳!”

“长城岂非处处是漏洞处处是危险?”

张眩立时就无话可说了。

守大于攻,是古人根深蒂固的思想。

事实上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至少从表面看起来守的确是大于攻。

甚至到近现代二战时法国人还这么认为,于是才有马奇诺防线。

直到德军用高机动的动态进攻打破了这个神话。

世人才愕然发现,原来更多时候其实是攻大于守。

所以,张眩如果放弃沈兵的“示敌以弱”采用被动防御。

那秦军可能就真的要完了。


第十七章 攻大于守(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