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禄慢悠悠地继续道:“而在交好的过程中又有一个典故,我大食的使节来朝,觐见唐皇,却是不肯行中原礼,唐皇震怒,便问,尔既番邦,为何不拜。我大食使节答曰:大食国与他国不同,大食风俗只拜先知,而不拜君王,是以虽中土天子泽被四方乃王中之王,亦不敢拜。唐皇闻之,非但不怒,反而道,既是如此,便特许卿家如此。至此下诏,凡有大食商队使节觐见均可不拜。我大食感慕唐皇恩德,于是至今铭记于心。”
“今日下臣不拜并非无礼,实乃风俗使然,不敢违逆先知教诲,还请陛下恕罪。”
这一番话出来实在教人目瞪口呆。这连唐皇都搬了出来,分明是打大明的脸啊。
话又说回来,这种事是真是假,谁也不知,毕竟这些对天朝来说毕竟是小事,未必就记录在史册之中,而大食人或许记住了。当时大唐也确实是广纳百川,较为开明,料来这等事,就算失真,也绝不是全然作伪。
可问题在于,这里是大明永乐朝,永乐皇帝请大家来,就是要你们长脸的,结果你把大唐搬了出来,盛赞大唐的开明,假若此时即便是朱棣也跟着开明一番,人家也不会念你好,只会称颂大唐。可若是不准,此人又不肯跪,又当如何
而这胡禄此时脸色平静如水,显然是有备而来,其实在此之前就有礼部官员来教授他礼仪,他也照例学了,既然不肯拜,之前就该打个招呼,好教朝廷有个准备,可是胡禄没有打招呼,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压根就是要给朝廷一个难堪。
胡禄的心情是很好理解的,他在泉州居住过一些时日,其实算是半个汉人,对大明的风土人情可谓熟稔无比。这样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大明朝廷打的算盘他心里更清楚,大明最要的就是脸面,即便自己再无礼,按这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的风俗,料来自己不会有杀身之祸,而只因为自己不拜就招致大明的驱逐,这显然可能性也不高。
他琢磨透了这些君臣的心理,他们要脸,要脸的人断然不会因为自己不拜就恼羞成怒,将自己赶走这若是传出去,只怕天下人都要笑话朝廷没有气度,至于各个藩国也免不了对大明宣扬的所谓恩泽四方产生怀疑了。
既然不能杀又不能赶,可是他又不肯就范,坚持不拜,那能如何
大明朝廷为了今日不知做了多少准备,可谓煞费苦心,这里头关系到的,甚至是当今天子合法性的问题,万国来朝,这是何等的脸面,拿着这个脸面出去,千秋史笔,少不了要颂称一下永乐天子的文治武功。
于是问题出来了,大明朝廷会如何解决呢
其实胡禄已经给了君臣们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想当年的时候,大唐广纳百川,与大食的商贸往来也十分发达,而他胡禄此前又上书,要求放松对大食商贾的管制,只是宫中对此奏书留中不发,不肯批拟而已,若是这个时候,这些君臣谁肯给一个承诺,给予大食商贾优待,那么跪一跪,给这些君臣的面子倒也无妨。
这才是胡禄真正目的,进贡所带来的赏赐并不能满足他的yù_wàng,他想要的是一张长期饭票,给了这张饭票,你才有面子,如若不然,大家都别想有台阶可下。
第一章送到,大家觉得接下来会怎样
第四百一十章:郝风楼进京
胁迫
赤裸裸的胁迫。
许多人已经闻到了这么一丝意味,大家不再低声议论了,脸色凝重,眼观鼻鼻观心,坐老僧磐涅状。
偏偏明知对方如此,可笑的是,所谓的天朝上国,竟是一点反制手段都没有。
这个胡禄,何其圆滑,早已抓住了朝廷的弱点,此前上书,朝廷不肯答应,而如今,却是一副你不答应,便让你成为笑柄的态度。
朱棣的身躯在颤抖。
很明显的颤抖,以至于御案都咯咯响起。
他虎目微眯,却是没有开口,似乎是在权衡什么。
朱棣是绝对想要杀人的,这些大食人,胆大包天,讨价还价到了他的头上,太岁头上动土,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可是
可是这么多年的心血,这么多的苦功,甚至包括了南征安南,这么多的人力,现在难道全部荒废么
荒废绝不可能
必须克制,不能成为笑话
朱棣的手抠着御案,天人交战,那嘴角时而露出冷酷,可是眼眸中,却又有几分无奈。
做了天子,就开始束手束脚,再不似从前了。
莫非天降大任,便要用此来磨砺心志么
可是这群大食的畜生,竟敢讹诈到的朕的头上,朕岂可让他们如愿
天子不发一言,群臣个个缄默。胡禄继续道:“大食除了zhen主,最崇先知,因此日夜祷告,拜祭zhen主,至于先知。亦可行跪礼。当年大食商贾,曾感慕唐皇恩德,虽唐皇已下敕可以不必祭拜,却也有一些心中存着感激的大食人。亦会入乡随俗”
这话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你若是有恩德,他们才拜你。你若是没有恩德,那么就不必拜了。
殿中除了胡禄之外,并没有一丁点声音,显然。有的人怒不可遏,一时说不出话来,也有人索性做了缩头乌龟,压根不好做这出头之鸟。
胡禄却是得意洋洋,他清楚,这些人入套了,自己谋划了这么久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