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苏慎刚回到府中,苏琬立刻将茶杯放下,提着裙子,迈出西厢,穿过长廊。
她从长廊小跑过来,从内院走出前厅,一同赶到的,还有苏珩。两人正巧碰上苏慎踩着浓重的夜色踏入前厅。
苏慎看见一双儿女,不由脚步微顿,略有惊讶地问:“阿珩?琬琬?”
苏琬抢在苏珩前头,跑到苏慎身前,急切地开口询问道:“爹,我听说西北边疆发生叛乱,皇上打算命你带兵出征?”
苏珩没有说话,只是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慎,眼中表达出同样的意思。
苏慎一时怔然。他惊讶极了:“你们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苏琬与苏珩对望一眼,一时迟疑:“我们……”
苏慎见瞒不过去,叹了口气,拍了拍苏琬的手背,道:“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那我就不妨直说了,的确是有此事。”
苏珩不解地问:“大盛并不只有爹一位武将,爹才从崇州赈灾剿匪回来,怎么这么快又要领兵出征?”
他在兵部任职,也知道朝中一些惯例。武将完成要务或出征归来后,会有半个月的空窗期,这段日子不宜再被委派同样的重任。
可苏慎这才回来没几天,便又要带兵出征。
苏慎看出苏珩和苏琬两兄妹的疑惑,又将之前与云和郡主说的那番话对两人重复了一遍。
“保家卫国乃大盛朝每一位男儿的责任,国家有难,我身为大盛武将,绝对不会坐守旁观。”苏慎一顿,“即使皇上没有钦点我领兵出征,我亦会主动向皇上请缨。阿珩,你同样身为武将,应该也知道这个道理才是。”
苏珩皱眉道:“儿子自然明白,但是爹为何连我也瞒着不说?”
苏慎叹息道:“我原本不想你们担忧,还想等皇上下了圣旨,再与你们说,没想到你们已经知道了。”
苏琬并不如苏珩镇定,她看向苏慎的眼中满是担忧:“那爹什么时候出发?”
苏慎所说的大道理,苏琬自然是懂的。
但她出生在盛世,苏慎早年立下赫赫战功——都在她尚未记事之前,她也只是听闻过父亲的那些事迹。
早年沈桓与夷族一战,足足持续了三年才结束。此番苏慎前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行兵打仗可不是儿戏,处处凶行险着,苏琬心里自然是担心的。
苏慎道:“等皇上下了圣旨后,约莫就在这几天了。”
苏珩微微敛眸,神色凝重地道:“爹,我总觉得这一次的战事来得突然,并非表面的简单。此行凶险,你万事都要小心。”
“我会的,你们不必担心。”停顿一下,苏慎又嘱咐苏珩,“阿珩,我不在的时候,你要照顾好你娘和琬琬,知道吗?”
苏珩颔首道:“爹放心,我会的。”
苏琬不想让苏慎担心,遂道:“爹就放心出征吧,我也会好好照顾自己,不让爹担心的。”
苏慎欣慰一笑:“好。”
*
翌日,圣旨便下来了。凌帝命苏慎带领十万精兵前往边疆平定叛乱,即日启程。
苏琬也没有想到,这道诏令竟来得如此仓促。
接到消息时,天还未亮透。
她飞快下了床,披上披风,匆忙地跑至府外,去送苏慎一程。
云和郡主已为苏慎备好行李,他一刻也没有耽误,接了圣旨后,立刻领着十万精兵,直往北方边疆而去。
*
凌帝圣旨刚下,苏慎领兵出征一事立刻像疯长的野草般,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已传遍上京。
在同一天,上京城中却不知何时传出一个消息——
苏郡王此番出征,乃秦王沈桓大力举荐。
众所周知,大盛中手握重兵之人,除秦王之外,便是苏郡王与镇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年迈垂老,早起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大盛朝中能与秦王抗衡的,就只有苏郡王。
秦王自手握大权以来,仗着皇帝的宠信,谋害忠良、杀害忠臣无数,此番又举荐苏郡王领兵出征,必定是不怀好意。
边疆大臣伙同夷族残党叛乱,边境小国又趁机发起战事,此行凶险,万一苏郡王有什么意外……由此看来,秦王必定是觊觎苏郡王手中的兵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柳丞相被抄家灭门一事又被旧事重提,弹劾秦王扰乱朝纲的奏折堆满了凌帝的案桌。
弹劾秦王的官员,文官尤甚。
这天早朝,任凭弹劾秦王的大臣说得口若悬河,沈桓始终面无表情、冷若冰霜,似是若无其事一般。
*
退朝时,苏珩特意守候在殿外。
看见沈桓从殿中走出,他立刻走上前去。
“王爷……”
但还未等他将话说完,沈桓已开口道:“苏大人是来质问本王苏郡王领兵出征一事?”沈桓并未回头,只是冷漠地道,“若是因为此事,本王也无话可说。”
“不。”苏珩追上前去,神色不改地道,“下官是特意来感谢王爷。”
沈桓脚步一顿,停了下来。
苏珩继续道:“多谢王爷前两日出手相助。”
沈桓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苏珩,淡道:“苏大人弄错了,本王并未做些什么。”
“王爷,敢问一句。”苏珩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前两日布局之人想要算计的,其实并不是下官的二堂弟,而是家妹?”
沈桓回头看他一眼,容色淡淡。他并没有说话,与苏珩直视须臾后便收回目光,头也不回地离去。
苏珩目送着他转身离开的身影,微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