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璃看街对面酒楼旁边有一家四宝斋,过道走进去,买了一方澄泥砚,准备送弟弟朱棠。
从四宝斋出来,正巧旁边酒楼里走出几个书生模样的人,其中有一个年轻公子,跟朱璃一照面,两人同时认出对方。
那个年轻公子朝她走过来,朱璃叫道:“穆大哥。”
这几个书生里,穆明俊如鹤立鸡群。
穆明俊走到跟前,“三姑娘一个人逛街。”
看她身边连个丫鬟都没带。
“我妹妹们去银楼,我在这里等她们,买了一方澄泥砚。”朱璃看看旁边的酒楼,这家酒楼二层的,是京城里一家有名的大酒楼。
穆明俊偏过头,道;“那是我的几个同窗,秋闱放榜,来这里庆祝一下,十年寒窗苦读。”
那几个书生站在酒楼门口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朱璃问;“穆大哥考中了。”
“放榜是解元。”
“恭喜穆大哥!”
“这秋闱刚完,明年还有春闱。”
穆明俊好像没有特别兴奋,似乎很平常。
朱璃想,对他来说或许意料之中,这样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不骄傲也不过分谦虚。
“穆大哥最近去看我表嫂了吗?”
朱璃心里一直惦记表嫂穆明蕙,想借着郭怀玉的喜事,送贺礼顺便看看表嫂。
“前日去了朱姑娘,帮着我妹子洗清了不白之冤。”
事发当时,穆明俊因为妹子受伤害,反应激烈,此刻再提当日之事,已恢复冷静,压下所有情绪,他恨郭家人,对朱璃却没有恶感。
“可惜表嫂的胎儿没了。”
表嫂是否曾经也很期盼过这个孩子的到来,为她的人生带来些许欢乐,慰藉她寂寞漫长的岁月。
穆明俊神情淡漠,“不瞒姑娘说,我准备让我妹妹离开郭家,我已经写信给家父,征得家父的同意,然后同郭家谈,带我妹妹走。”
事情到这种地步,离开对穆明蕙来说是最好的解脱。
两人一时沉默。
那边几个书生喊;“明俊,我们去茶楼,你去不去?”
穆明俊道;“朱姑娘,我先告辞。”
“穆大哥请便。”
穆明俊跟几个书生走了。
朱玥和朱莺一群人走来。
朱玥问;“三姐,刚才跟你说话的男人看着有点面熟。”
“表嫂的大哥。”
朱玥说;“现在想起表嫂那日小产,我还很害怕,三姐,如果我们要是遇到表哥那样不喜欢自己的男人,不是跟表嫂一样的命运。”
“四妹,你不会像表嫂的。”
四妹朱玥懦弱,真遇到表哥那样不喜欢她的男人,只能委曲求全,对付过日子的,没勇气改变。
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结局不同。
几个人往回走,朱莺悄悄趴在她耳边说;“姐,敬王绝对不会像表哥的。”
朱莺刚十一岁,连一个小女孩都看出敬王可靠,朱璃不觉笑了,这也是她最为看重的。
此刻,朝堂上正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
文武百官几乎都加入这场辩论,纷纷站队。
朝臣们争得面红耳赤,吐沫星子横飞,吵得不亦乐乎。
这场争论,源于一个御史上了个折子,请皇帝早立太子,东宫久悬,不利于江山稳固。
另外提出谏言,几位皇子均已年长,储君人选应以贤德之人。
文武百官形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支持立嫡,坚持以祖训,为国立足之根本。
另一个阵营,支持选贤德之人而立,引经据典,旁证博引。
几位皇子虽然没有参战,各自亲信大臣,都加入阵营里。
有了一个开头,一场关于立嫡还是立贤的辩论,由犹抱琵琶进而揭开面纱。
魏帝有意拿到朝堂公开讨论。
群臣激动,关乎江山社稷,文武群臣肩负重担,都以国家大事为己任。
从早吵到晚,把魏帝吵得头晕脑胀。
最后,宣布退朝。
魏帝说声退朝,回后宫吃晚膳去了,这里朝臣们还在争吵不休。
这事一开头,不吵出个结果不罢休。
次日早朝,就立太子之事,继续争论。
昨日朝堂上,把皇帝吵得头都大了,魏帝佩服这些朝臣,今日接着吵,底气十足。
声音洪亮,像要把殿顶掀开。
魏帝自动摒弃这些高亢的声音,左耳听右耳出。
居高临下,魏帝把两边阵营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看今日好像少了一人。
四皇子敬王徐瑀没上早朝。
招呼总管太监过来,问;“敬王怎么没来呀?”
总管太监说;“回皇上,敬王吏部有公务,办差去了。”
魏帝揉着太阳穴,“去几日呀?”
“大约三五日,七八日,具体没说